2013年07月18日 | 外滩画报
+886 2 2525 2828
台灣免付費電話
0800 88 2828
[簡體] 以旧商场改造而成的这家设计型酒店,大量运用老旧家具、西门町在地文化元素,营造出具有年代特征和当下流行的融合风格,曾入选设计杂志《Wallpaper》2012年度商务酒店名单。
面向住客和酒店以外客人的餐厅“吃吧”,设计亮点是以书架作为餐桌之间的隔断,为整个餐厅带来一股书卷味。
作为曾经赫赫有名的电影街,武昌街在台北也算是名街一条,不过第一次拖着行李去找位于二段的 amba 酒店,还是比想象的要难一点。毕竟这是在万象丛生的西门町腹地,而武昌路二段,其实是条其貌不扬的小路。好在预订之前做了点功课,远远看到那非常具有辨识度的建筑外观,心里就有底了。
位于一栋老商场 5 楼的 amba 酒店在进行功能改造时,建筑的外观也被纳入了翻新的考量,操刀设计的是台湾知名女建筑师张淑征,深灰色的外立面沉稳安静,在整个色彩华丽缤纷的街区反而显得很跳跃,立面上密集的亮色三角形区块让整个建筑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,倒是与以年轻人潮流文化为特色的西门町区域特征相吻合,同时又有自我的风格和态度,它是一座年轻化酒店。
amba 这个名字是从“ambassador”中截取出来的,而后者就是台北著名的“国宾大饭店”,这个名字的诞生也顺便表明了amba 意舍酒店与“国宾大饭店”的关系—作为“国宾大饭店”50 周年(2012年)纪念的新开始,诞生了这个年轻版的设计型酒店。“amba”这个名字来自于平面与视觉设计师邓兵兵的创意,而他也为这个名字赋予了更多有趣的设计细节:利用名字中的“ba”与中文“吧”的关系,将酒店的所有功能区域以“吧”区分,形象而准确地呼应了西门町的娱乐化特质:房间的客房指南叫作“读吧”、人字拖上写着“穿吧”、文具是“写吧”,清洁房间的贴卡写着“扫吧”,楼下的餐厅叫作“吃吧”,隔壁的 lounge 则是“听吧”……一目了然,又不乏轻松幽默的味道。
房间在家配方面无过度修饰与铺设,创作的笔触干净利落,是非常自然的留白设计。
房间的设计是简单至极的白色与木色相搭配,亮点是来自台湾室内设计师叶裕清所挑选的家具配件,对于老家具向来情有独钟的叶裕清在处理酒店内部新旧关系时,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特别是偏年轻族群的居住舒适性,在家配方面无过度修饰铺设,创作的笔触干净利落,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留白设计,那种可以让人充分放松下来的自然而然。
建筑的中心是一个“回”字形天井,160 个房间围绕天井展开,面向天井的开窗有自然采光。
与客房朴素的风格相异的是公共区域,五楼 lobby 被巧妙地分成了五个区域,现代艺术为整个区域披上了一层多元活力。接待台是 2012 个旧宝特瓶搭建而成(呼应酒店 2012 年开幕的),与其说它是一个通体塑料感的 reception,不如说它是一件具有年代记忆特征的艺术作品,而它旁边来自本土艺术家叶红杏的一组人像艺术,更是带有年代流行文化的审视意味,它的创作材料是儿童贴纸,用密集的贴纸拼贴出明星的人像,具有视觉冲击和年代对照的异趣。五楼还有一块艺廊的区域,长期有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展,相对于一般酒店大堂里的单调乏味,amba 所呈现的是一种探索的趣味。我喜欢中央区域自然采光的“中庭”—以前作为商场电梯设置的“回”字形区域,设计师在顶端加盖了玻璃罩,形成一个空中的天井,一方面围绕天井而展开的 160 个客房有了不错的采光,另一方面,这个天井变成了五楼 lobby 的一个休闲区域,摆放着报刊杂志的长桌,适合约访老朋友或者结识新朋友。
房间墙面的绘画图案有环保生活的提示,与酒店所注重的环保性相一致。
面向住客和酒店以外客人的餐厅“吃吧”,设计亮点是以书架作为餐桌之间的隔断,为整个餐厅带来一股书卷味,而搭配的桌椅都是旧木桌与金属椅,一种奇特然而不冲突的混搭,连同隔壁的喝吧,裸露的管线、新旧家具装饰的搭配,营造出具有怀旧感的工业气息,是将 amba 作为一个旅居之所以外,与西门町文化的充分衔接。
酒店蛮注重在地特征,比如“喝吧”、“吃吧”里都有当地风味的美食和调酒,而房间里所用的护肤品牌是台湾本土的“姜心比心”,公共区域的艺术表现,多是与西门町的街道、文化标志相结合,而艺术作品,则都可以看出台湾艺术家、设计师创作方面的协力。
amba TAIPEI XIMENDING(意舍)
文/文林
全文網址: 外滩画报 觀看全文